服務支持
一圖一評案例講解視頻45
點評人員:楊佃俊 教授級高工
供圖人員:王成山
儀器型號:PQWT-TC300
測量地點:臨朐
上圖是沂源縣的,巖性為頁巖和灰巖,井位在5點,在78米出水20方/時。下圖是臨朐縣九山鎮的,巖性花崗巖,井位在6點,井深93米,60米見水,80米達15方/時。這兩個案例能說明什么問題呢?
點評內容:
1,這兩個案例和上一篇圖評相同,都是在深山區測的,再次驗證了因大山山體阻擋電磁波,數值很小,與丘陵平原的數值無可比性。上圖的最大值為0.3(在9號點的飛點處),一般值為0.0幾。下圖最大值為0.1,一般值也是0.0幾,如果不知巖性這樣小的數值很容易造成對巖性的誤判。
2,上圖90米以上數值略高,等值線水平,規律性強。以下數值更小,規律性不好,90米以下這種數值又小又雜亂無章的圖形與其他地方類似的圖形大多水不好是一致的。
3,這兩個圖都無明顯的異常點,讀圖應解讀為各測點富水性相近,都有水或都無水,不能認為無異常點就一定無水。
4,出現這種水量很好但無異常點的案例,我們已經點評過兩個,其原因一種可能是測線與巖石走向平行,這種情況再垂直測一條線可能會看出變化。另一種可能是點距僅有1米,在7~10米的范圍內地質條件確實一致,只是沒有不好的點比對而已。如果測線再長,測點再多可能會有變化。點距1米有優點也有缺點,缺點主要是同樣多的測點數測控范圍太小,容易出現瞎子摸象的后果。如果點距2.5米,測15個點就可控制36米,可比較的范圍就更大了,更容易看出地電條件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