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支持
一圖一評案例講解視頻41
點評人員:楊佃俊 教授級高工
供圖人員:王剛
儀器型號:PQWT-TC300
成井地點:山東農大
在同一條測線上,相距只有14米的兩個點,一個無水,一個大水,天電法都能準確無誤地分辨出來,其原理是什么呢?
點評內容:
1.該測線在山坡上,地形條件不好,巖性為花崗巖,先在18號點打了160米無水。
2.因測量范圍所限,再打必須在該測線上定點,經集體會商把井位定在了4號點(如圖),打到85米巖石破碎,出了大水,水量達20方/時以上。天電法能把井位定的這么準確,是何原理呢?
3.天電法測出的數據是電磁波垂直地面入射到某一深度后從地質界面反射上來的電磁信號取出的電分量,它的每一個測點就如同是做了一個井下電法測井。電測井是將電極系放入井下,一個深度一個深度測上來取其數據繪制成的圖,電法測井與天電法測深的道理是相同的,300米的儀器就是深度每改變一個頻率(即深度,平均為7.5米)測出一個數據,每個測點都是測量40個不同深度的數據,再將各測點的數據聯系起來,繪制成剖面圖。點距1米就相當于每隔1米做了一個300米深的電磁波“測井”,信息十分豐富,只要排除了干擾和多解性是很準確的。
4.該案例還說明,只憑一個井有水無水不能輕易判斷一個測區是貧水區還是富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