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動態
天電法找水讀圖經驗之三 ——天電圖擴散暈的鑒別及意義
天電剖面圖都是在實測數據的基礎上先繪制出等值線,然后將各等值區間著以不同色彩做出的。圖中各等值區間的顏色都是逐漸且連續變化的,然而實際的巖性并非都是漸變的,在擴散暈范圍內的巖性,大多是與產生擴散暈的高阻或低阻層外圍的巖石一致的。研究擴散暈現象主要目的是為了研究天電數值的可靠性和異常的真實性。
1.電磁波以垂直入射為主,但還有一部分是斜射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這就必然會在一些地質體邊緣產生影響,擴散至一定范圍,叫做擴散暈。
2.低阻地質體會屏蔽電磁波下傳,因而向邊緣傳播得也不多,產生的擴散暈層次較少。
3.高阻地質體向地下的穿透能力強,因而對兩側的影響大,容易形成層次較多的擴散暈。地質體的電阻率越高,擴散暈的范圍越大,層次越多。
4.高阻體的擴散暈主要表現為高阻體的場值從高值中心開始,越向兩邊數值越小,等值區間越來越從紅色趨向黃色或從黃色趨向藍色,呈逐漸變化的趨勢。這種逐漸的變化不說明地層的電阻率也一定是由高逐漸變低的。低阻體的擴散暈也是如此。
5.在水平成層和垂直分帶渾合型的圖中擴散暈明顯,左右相鄰的一個高點和一個低點,如果能排除它們不是下傳造成的,那么這兩種不同電阻率的地層的分界線,理論上應該在二者的中間,即常說的半幅值的位置。
6.水平成層型的地電結構不容易產生擴散暈。該類型如果沒有下傳影響,每個電性層的數值都能真實的反映出該地層的電阻率的狀況。有下傳影響的測點,把下傳影響段的數值排除在外,更能真實的反映出該水平層位的數值。
7.垂直分帶型的地電結構大多數擴散暈不明顯,當低值帶屏蔽作用很強時,高阻擴散暈會被高值帶和低值帶邊緣的假結合部阻斷。
8.干擾造成的高低值異常因不是真實存在的地質體,在其兩側的擴散暈和下傳現象都不明顯。真實存在的高阻體在高阻下傳的陰影中也有擴散暈,擴散暈的寬度一般會越來越窄,當下傳過程中又遇到高阻層時可能還會變寬。根據該現象可以初步判斷圖中的異常是真實的還是干擾造成的。真實存在的低阻體也是這樣。
9.在一條紅柱子的兩側如果沒有擴散暈,紅柱子往往是干擾造成的。如果有擴散暈,且復測一致性很好,紅柱子是高阻下傳的可能性很大,在以找高阻為目的時,要特別注意造成高阻下傳的高阻源的層底深度。鑒別藍柱子的成因也是這樣,但需要排除接地不良或電極松動的原因。
10.在無規律型的圖中,有的是因為高低值變化不明顯,故沒有高低值的擴散暈。有的是干擾造成的星狀點太多,復測一致性不好,這些星狀點有的沒有擴散暈,有的只有很微弱的擴散暈,對于這樣的圖在分析時可以撇開這些星狀點,從背景值中尋找規律和做出判斷。
擴散暈現象往往與趨膚效應摻雜在一起,給讀圖造成很大困難,須仔細研究。